本工具可测算出新政策下的退休年龄,旨在帮助用户量化延迟退休对个人财务的影响,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规划
# | 退休年份 | 改革前(最低缴费)年限 | 改革后(最低缴费)年限 | 增加月数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{{index + 1}} | {{regular.RetiredYear}}年 | {{regular.RetiredYear}}年 | 15年 | {{regular.Desc()}} | {{regular.Desc()}} | 不变 | {{regular.PlusedMonthCount()}}个月 |
# | 退休年份 | 改革前最低缴费年限 | 改革后最低缴费年限 | 增加月数 |
---|
延迟月数 | 出生月份 | 改革前(开始领取)月份 | 改革后(开始领取)月份 | 改革前(开始领取)年龄 | 改革后(开始领取)年龄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{{summaryText}} |
面对复杂的延迟退休政策,我们的计算器为您提供一目了然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过程解读。
2025年1月1日起,我国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。这意味着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迟,养老金发放规则也将有所调整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对我们未来养老规划的影响,我们推出了这款“延迟退休在线计算器”。
我国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。本次调整涉及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费年限两方面。
退休年龄方面: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,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,分别逐步延迟至63周岁和58周岁;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,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,逐步延迟至55周岁。
缴费年限方面:从2030年1月1日起,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,每年提高6个月。
与其他退休计算工具相比,我们的“延迟退休在线计算器”具有以下突出特点:
我们的计算器基于官方政策文件设计,主要计算指标包括:
以1976年出生的男职工为例,其法定退休年龄为63周岁。
计算公式:
延迟月数 = INT(DATEDIF(DATE(2025,1,1),原退休日期,"M")/间隔月数)
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,每4个月延迟1个月;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,每2个月延迟1个月。
基本公式:
养老金 = 基础养老金 + 个人账户养老金
基础养老金 = 上年度社平工资 × (1+缴费系数) ÷ 2 × 工龄 × 1%
个人账户养老金 = 个人账户储存额 ÷ 计发月数
示例计算:
假设某职工工龄40年,缴费基数1,个人账户余额10万元,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9000元:
假设一位1982年1月出生的女职工(管理岗位),我们的计算器将逐步展示:
退休年龄计算:
养老金差异对比:
计算器会详细展示每一年工龄、每一元缴费对最终养老金的影响,让用户清晰了解如何通过延长工作年限提高退休待遇。
我们的延迟退休在线计算器能帮助您:
为了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,建议您准备以下信息:
注意事项:
延迟退休政策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规划。我们的延迟退休在线计算器通过详细展示计算过程,不仅帮助您了解政策影响,更能让您明明白白地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。